今天,请记住他们!

2019-08-20 来源:社区原创

 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指出,他们的事业是“最高尚、最神圣的”。这份事业中寄托着14亿百姓对民康国富、民健国强的强烈向往,这份事业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健康基础。

  他们是谁?

  是14亿人“生命之树的守护者”,是广大人民群众的“健康使者”。从挂号窗口、门诊室,听懂每一个患者对健康的渴求;在手术台上、无影灯下,理解每一颗为生命而努力跳动的心脏;在城市、在乡间,呵护每一个初生的孩子、关注每一个负病的身躯;在大漠边疆、在灾难现场,他们所行经处,不独赶走病魔,也留下杏林的星火与新苗。

  今天,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。我们将镜头聚焦百步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肖国喜、贾沛文,盛赞他们用仁心、专业、执着成为了社区居民最信赖的人。

  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给患者看病

  肖国喜今年37岁,是百步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的一名医生,200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。
  肖国喜
  2008年10月,肖国喜来到百步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刚到这里时,有的病人看到他刚从学校毕业,还很年轻,不愿找他看病,但肖国喜一点都不着急,每天面带微笑帮病人量血压、解释病情,渐渐地,有的患者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他问诊,这一试就被他的医术和医德所折服,还介绍亲朋好友来找他诊治,他接待的患者也从最初的日均10余人到现在的70余人。

  干一行爱一行,现在他每天都提前一小时上班给患者做治疗,这一坚持就是10余年。

  “想患者之所想,急患者之所急。” 肖国喜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  2015年5月,康复科来了一位因中风引起左侧肢体偏瘫的婆婆,当时是由家人推着轮椅送过来的,偏瘫时间不长,但患者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,情绪十分激动,不愿配合治疗。肖医生不断鼓励开导她,告知她中风后遗症是常见病,只要抓住治疗黄金期,后期恢复还是很不错的,还教她生活自理和锻炼的方法。慢慢的病人开始愿意配合治疗。

  经过3个月的系统康复,病人完全恢复了肢体功能,甚至能分担一些家务,病人对生活重新燃起信心,直到现在,这位婆婆经常会到社区医院看望肖医生,和他交流谈心,逢人就说:“当年多亏了肖医生啊!没有他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

  我要对病人的信任负责

  跟肖国喜一样,贾沛文也是百步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的一名医生,今年49岁,199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。毕业后,他师从诚玄道人李应均,潜心于针灸学习,拜师尉孟龙学习推拿按摩手法。

  2006年4月,贾沛文来到百步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当时这里刚开业,他在社区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中医康复科。他以救死扶伤为己任,视病人为亲人,坦诚相见,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,中医康复科由最初的门诊的六张病床、两名医生,发展到现在的门诊六张病床,住院部四十九张病床,医护人员十五名,日均接待患者达百余人次的规模。
  贾沛文
  “病人找我看病就是信任我,我要对这份信任负责。”贾沛文说。康复科刚成立的时候,康复科只有六张门诊病床,每天上班就像旋转的陀螺,一刻不停,晚来的病人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接受治疗。有一天一位婆婆因等得太晚,回家没来得及给从外地回来的儿子做上饭,第二天怒气冲冲地到医院领导那里告了贾沛文一状。贾沛文得知后,诚心地向她道歉,并表示以后尽量缩短病人等待时间。之后不仅她本人来找贾沛文看病,她还带着老伴、侄儿、孙子来就医。

  治病救人,无需考虑太多。贾沛文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力去就治。有一位脑梗塞中风的婆婆,左侧肢体偏瘫两年多,四处求医,肢体活动仍无明显好转,生活不能自理,因她中风时间较长,治疗起来难度较大。但贾沛文并没有放弃,经过一年的针灸推拿康复治疗,现在婆婆已能自行行走,生活基本能自理。
标签:百步亭,医疗,奉献 [责任编辑:熊婕]
社区概况 更多

百步亭社区地处武汉市江岸区,社区占地5.5平方公里,居住和生活着18万多人。规划将建成一个占地7平方公里,入住30万人的百步亭新城。社区坚持“以人为本、以德为魂、以文为美、以和为贵”的核心理念,做到“组织百步内建立、服务百步内到位、矛盾百步内化解、活动百步内参与”,创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区。现在的百步亭社区,文明新风扑面、人际关系亲密、管理服务完善、群众安居乐业。社区做到了"十个没有": 没有大的邻里纠纷,...